半月刊

ISSN 1000-1026

CN 32-1180/TP

+高级检索 English
    热点论文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电力行业是中国煤炭消耗和碳排放最大的单一行业。实时、准确、全面的计量电力碳排放是挖掘电力碳减排潜力、引导电力用户互动减碳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支撑碳市场的数据基础。为此,以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提出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三可”原则为基本设计理念,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提出了电力系统全环节碳计量方法,实现电力系统源、网、荷三侧电碳信息的“分钟级”实时碳计量和“用户级”精细碳计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力系统全环节碳计量系统,介绍了电力碳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现形式。基于中国江苏常州市的实际系统运行数据和负荷数据开展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电力能源系统碳计量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 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不断扩大,能源形式更加灵活多变,电力系统调度运行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系统复杂度和不确定性增加,传统基于物理模型的优化方法难以建立精确的模型进行实时快速求解,而深度强化学习(DRL)可以从历史经验中自适应地学习调度策略并实时决策,避免了复杂的建模过程,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应对更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度。文中首先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问题;然后,介绍了DRL原理及其分类算法;接着,分析了各类DRL算法在求解新型电力系统调度决策问题时的优势与劣势;最后,对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 为了促进海上风电并网消纳并提高沿海含电转气(P2G)工业园区运行能效,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综合需求响应和能量梯级利用的含P2G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构建含P2G综合能源系统架构。其次,针对系统风电消纳问题,提出多能负荷削减转移与能源耦合转换相结合的综合需求响应模型。然后,针对系统能效较低的问题,挖掘系统能量耦合及梯级利用关系,建立含P2G的各能量耦合设备的梯级利用模型,结合氢能实际使用需求,实现氢能高品位使用。最后,计及风电出力预测误差,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综合能源利用率及碳排放量为量化指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随机优化调度模型。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可解释人工智能(XAI)作为新型人工智能(AI)技术,具有呈现AI过程逻辑、揭示AI黑箱知识、提高AI结果可信程度的能力。XAI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耦合将加速AI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落地应用,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供助力。文中梳理了电力系统XAI的历史脉络、发展需求及热点技术,总结了XAI在源荷预测、运行控制、故障诊断、电力市场等方面的电力应用,并围绕解释含义、迭代框架、数模融合等方面展望了电力系统XAI的应用前景,可为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转型与人机交互迭代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思路。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将建立以风、光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随着能源结构和系统形态的改变,电力系统供需双侧的不确定性将显著增强,供需失配等系统风险将愈发突出。准确评估系统风险水平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风险特征,论述了一套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风险评估理论体系。首先,梳理了描述系统风险的三级风险指标体系,涵盖了供需失配的上行和下行风险以及碳排放相关的风险;然后,总结了体现新型电力系统风险特征的风险评估方法,在状态产生环节刻画多源风险因素,在状态分析环节计算多级风险指标;最后,探讨了与风险评估有机融合的系统薄弱环节辨识方法,为风险预控提供量化决策依据。
    • 电网中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导致电力系统在局部时段灵活性严重不足。针对现有处理电力系统灵活性和供需不确定性过于保守或冒险的问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模型。首先,考虑风光出力的时空相关性,基于Copula理论构建出力集合。结合场景法与区间法对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进行量化,引入灵活调节因子表征各类资源参与灵活性调节的能力,建立灵活性供需平衡约束。其次,考虑电动汽车等需求侧资源的灵活性供给能力,以灵活性资源运行成本与电网灵活性缺额惩罚成本最优作为目标函数,建立数据驱动的两阶段分布鲁棒模型。为降低保守性,采用综合范数对其概率分布进行约束,减小了灵活性需求出现极端情况的概率。针对两阶段鲁棒模型求解问题,利用零和博弈思想将模型解耦为主问题和子问题,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进行迭代求解。最后,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模型相比于传统不确定性模型对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裕度与经济性具有积极作用。
    • 作为一种与电能互补的二次能源载体,氢能有望在未来低碳能源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探究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氢经济,文中聚焦耦合电力与其他能源领域的关键环节——电制氢技术,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前景展望。首先,从技术发展水平、能源系统中的应用两个角度综述国内外电制氢技术研究现状;然后,建立电制氢经济模型,基于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特征开展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电制氢技术经济分析;最后,从各地氢能发展政策、终端氢需求潜力及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3个方面对电制氢技术进行应用前景展望。
    • 新型电力系统下,能源消费模式逐渐多样化,用户用电行为特征更加多元与复杂,增加了电力系统负荷精准预测的难度。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的多元用户侧的柔性负荷资源,总结并分析了现有的多元用户的用电特征建模技术和用电负荷预测技术。首先,从多源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用电特征提取、用户群体分类、关联因素分析4个环节对多元用户的用电特征建模技术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了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其次,分析了考虑需求响应的用电负荷预测发展趋势,并从多元用户侧的荷性可调资源和源性负荷资源两个方面对用电负荷预测技术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多种类型用电负荷预测的研究思路。最后,讨论了新型电力系统下多元用户用电特征建模与用电负荷预测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和人工智能方法的特点,给出了参考性的建议与展望。
    • 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进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化,以分布式光伏与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型源荷发展迅速,占比达到新高度。新型源荷功率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灵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柔性配电网建设的多样性、差异化特点,剖析了配电网各层级对交直流互联的需求,介绍了其在低压台区内实现源荷高效接入、低压台区间互联实现功率转移与故障支援、中压馈线实现供电能力与灵活性提升、区域层面实现新型源荷“大时空”匹配与区域间的互联互济4个层次的核心作用和研究进展。围绕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结构、优化规划、运行控制和故障恢复,对未来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中国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意义重大。首先,文中深入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电源结构、电网形态、业务模式、技术基础等方面的变化引入的网络安全风险。其次,结合现有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从可信接入、智能感知、精准防护、联动响应等方面提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需求。最后,对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关键技术涉及的接入安全、内生安全、数据安全、通信安全、安全评估与仿真验证等重点研究应用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
    • 优先出版
    • |
    • 当期目录
    • |
    • 专辑论文
    • |
    • 学术争鸣
    • |
    • 过刊浏览
      全选
      • 朱介北, 郭力源, 王伟, 陈彬彬, 俞露杰, 徐思旸, 贾宏杰

        优先出版日期:2024-09-06  DOI: 10.7500/AEPS20231108002

        摘要:随着传统同步发电机逐步被新能源发电替代,电力系统惯量不断降低,惯量时空评估对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愈加重要。首先,提出了基于二阶罚函数自适应变阶拟合的全局电网惯量时空感知方法;其次,基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准确估测系统各空间节点的频率变化率及功率变化,对PMU监测数据采用基于二阶罚函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并对每段拟合数据的处理过程加以自适应变阶拟合;最后,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可实现对电力系统广义节点惯量的时空感知。通过仿真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大、小扰动工况下对惯量时空评估的准确性及适用性。

      • 杨震, 杨晶显, 王凯, 李玉梅, 刘俊勇, 张帅

        优先出版日期:2024-09-06  DOI: 10.7500/AEPS20231207004

        摘要:随着水-光互补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准确地描述水-光出力的不确定性对电网的运行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现有多源融合特性建模方法不仅存在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时空相关性不充分的问题,而且在实际复杂应用环境下要进行先验假设,进而导致生成质量降低。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去噪扩散概率模型的水-光互补系统随机场景生成方法。首先,将结合欧氏距离和L2正则化的损失函数作为衡量生成噪声与原始噪声分布差异的标准,并设计适应水-光-荷随机场景生成的UNet网络结构;然后,通过对前向过程不断加噪和逆向过程不断去噪训练,捕捉水-光-荷多维变量相关性变化及波动特征,拟合其概率分布规律;最后,对多源数据协同建模,高效生成水-光互补系统随机场景。文章算例基于某地区电网实际采集数据进行测试,通过综合评估指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李星彤, 裴忠晨, 刘聪, 刘闯, 朱帝, 王菁月

        优先出版日期:2024-09-06  DOI: 10.7500/AEPS20240327004

        摘要: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为配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配电系统线路损耗和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配电变压器的格状化配电系统架构。综合配电系统源-荷之间的功率关系与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构建格状化配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双节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格状化配电系统架构相较于其他传统架构降低了系统功率损耗、实现了电能质量治理功能。

      • 刘雨昕, 彭克, 赵子达, 姜妍, 蔡元鑫

        优先出版日期:2024-09-06  DOI: 10.7500/AEPS20231229004

        摘要:虚拟同步发电机通过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提高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惯量水平及惯性支撑能力,但虚拟同步发电机也会存在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功率低频振荡问题。针对多虚拟同步发电机并联系统的低频振荡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多虚拟同步发电机并联系统的单机等值模型,推导了等值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建立了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刻画的低频振荡频率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对影响无功功率振荡频率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实现模型的降阶,揭示了系统参数及控制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刘晨曦, 辛焕海

        优先出版日期:2024-09-05  DOI: 10.7500/AEPS20231127003

        摘要: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多馈入系统电压支撑强度逐渐降低,亟需强度评估方法。若考虑设备均在额定运行点,利用现有电网强度指标及临界值即可实现强度的准确量化;而设备实际运行工况各异且复杂多变,破坏了现有指标定义条件,导致现有方法失效。为此,聚焦于实际工况下的系统电压支撑强度量化问题,基于特征子空间摄动理论,求解了能够近似表征实际系统稳定性的等效单馈入系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广义运行短路比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从而利用广义运行短路比和设备临界运行短路比严谨地量化实际工况下的强度。此外,揭示不同稳定形态下实际工况对强度的具体作用机理。最后,利用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马子涵, 黄萌, 付熙坤, 贾一超, 王碧阳, 查晓明

        优先出版日期:2024-09-05  DOI: 10.7500/AEPS20231130008

        摘要:目前,新能源场站的短路比未考虑构网型电源的电压支撑作用,临界短路比也忽略了功角稳定约束,这导致无法应用它们准确评估弱电网下新能源场站的运行能力。面对上述问题,首先,在电压稳定和功角稳定约束下计算跟网型场站的短路比和临界短路比指标,通过比较两个指标的大小关系评估跟网型场站的弱电网运行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临界短路比的变化来量化构网型电源接入后跟网型场站的弱电网运行能力变化,从而验证构网型电源提升弱电网运行能力的作用。最后,通过跟网型、跟网型和构网型电源接入并网系统的仿真算例,验证所提弱电网运行能力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 张育炜, 肖迁, 穆云飞, 贾宏杰, 金昱, 陆文标

        优先出版日期:2024-09-05  DOI: 10.7500/AEPS20231111001

        摘要: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多采用子微网功率按比例分配方法,其在重负荷接入下面临频率与直流母线电压的越限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构建一种分层控制架构;其次,在微电网群控制层,提出一种基于子微网极限功率点钳位的微电网群互联变换器功率分配方法,当重负荷接入时,有越限风险的子微网功率钳位于其阈值,保证频率与电压稳态不越限;再次,在子微网控制层,设计一种基于频率与电压微分前馈补偿的子微网瞬时功率控制方法,进一步保证频率与电压动态不越限。基于此,通过建立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分析关键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参数的设计过程。最后,多工况下的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 李玉京, 胡鹏飞, 曹宇, 于彦雪

        优先出版日期:2024-09-03  DOI: 10.7500/AEPS20240102004

        摘要:大量可再生能源并网引起电力系统惯量水平降低,变流器的虚拟惯性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系统频率稳定性。在此背景下,评估变流器的惯量参数对于了解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潜力有重大意义。然而,考虑到频率响应特性的差异,现有的应用于同步发电机的惯量估计方法不适用于基于数字控制的虚拟惯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非侵入式构网型变流器惯量参数在线估计方法。首先,分析了构网型变流器的频率响应原理和延时特性并进行了测试;随后,在深度强化学习框架下设计串联-并联辨识结构,采用近端策略优化方法建立考虑频率响应延时的演员网络和评论家网络,进而估计构网型变流器的惯量参数。最后,采用数值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全选

      2024年第48卷第17期

        >综述·观点
      • 张苏涵,顾伟,俞睿智,陆帅,姚帅,庄文楠

        2024,48(17):1-21, DOI: 10.7500/AEPS20231129001

        摘要:建模和仿真将真实系统及其物理性质抽象化为适当的数学形式,并采用数学方法求解以模拟真实系统行为或性能。为综合能源系统在各时间尺度的物理过程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是分析系统运行规律、优化运行策略以及评估运行性能的基础。文中围绕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和仿真问题,首先介绍了电、气、热子系统和耦合设备的机理模型,总结了建模的研究进展与技术难点。进一步,从仿真框架、算法以及改进策略3个方面介绍了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技术所取得的研究进展。特别地,总结了仿真算法中数值法、半解析法、解析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其难点。最后,围绕现存技术难点,从建模和仿真算法2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洪国庆,吴国旸,金宇清,谢欢,鞠平,梁倍华

        2024,48(17):22-36, DOI: 10.7500/AEPS20231018005

        摘要:对于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构建合适准确的风电场模型至关重要。首先,梳理了现有风电机组的模型结构以及风电场的动态等值,阐述了风力发电系统的参数辨识方法。其次,介绍了电力系统中风力发电系统常用的时域仿真分析技术,主要综述了电磁暂态仿真、机电暂态仿真、中长期动态仿真、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和数模混合仿真技术。然后,简述了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新进展。最后,分析了电力系统中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及其仿真技术面临的挑战与瓶颈,并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对其建模与仿真技术进行了展望。

      • >学术研究
      • 聂世豪,黄润,陈磊,闵勇,游广增,吴琛

        2024,48(17):37-45, DOI: 10.7500/AEPS20230821009

        摘要: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使得传统调频资源无法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调频需求。电解铝作为典型的高载能负荷,其大容量、易调节的负荷特性使其具备极大的调节潜力。文中针对电解铝自身的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参数随频率变化的自适应控制策略,通过控制饱和电抗器使电解铝参与一次调频。该策略使得电解铝响应速度较快的同时保持了平稳的出力曲线,并加快了频率的恢复。为保证多次电解铝调频对生产效率、产量的影响较少,文中建立了电解铝参与调频对工艺流程影响的量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电解铝参与调频后的能量恢复策略。在保证频率恢复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尽快使得电解铝回到初始工作状态。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控制策略以及恢复策略的有效性与普适性。

      • 黎静华,敖国进,宋诚鑫,兰飞

        2024,48(17):46-55, DOI: 10.7500/AEPS20231025003

        摘要: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逐步呈现低惯量的特征。低惯量系统在故障时的频率变化率(RoCoF)和最大频率偏差显著增大,传统频率控制方法效果减弱,频率的安全、稳定面临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先于一次调频动作的快速频率响应(FFR)已成为解决低惯量系统频率稳定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建立风-火-储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分析FFR调频资源对低惯量系统频率响应的影响;其次,基于模糊逻辑推理,提出了一种超级电容参与风电调频的储能动态响应优化策略以控制储能,使其能够动态响应系统频率变化,在频率跌落期遏制频率跌落,在频率恢复期调控储能恢复功率以维持荷电状态稳定;最后,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利用超级电容快速动态响应系统频率变化,从而为低惯量系统提供功率支撑,弥补风电调频的不足,相较传统的风电机组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在减小最大RoCoF及抑制最大频率偏差效果上均有大幅提升。

      • 姜妍,彭克,赵学深,姜淞瀚

        2024,48(17):56-65, DOI: 10.7500/AEPS20230811007

        摘要:随着柔性交直流配电系统的迅速发展,电力电子装置和恒功率负载等非线性元件的大规模接入使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问题日趋严重。首先,建立了双环控制下AC/DC与DC/DC换流器并联的具有恒功率负载的交直流配电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泰勒展开。其次,根据非线性解耦理论将原始高阶系统解耦成一系列低阶子系统,确定主导解耦子系统并采用相平面法和逆轨迹法对其进行暂态稳定性分析,通过实物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然后,基于非线性解耦原理引入非线性参与因子概念,对状态变量进行参与因子的计算,提出恒功率负载扰动下控制参数影响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进一步给出控制参数的可行域。最后,利用PLECS软件搭建了恒功率负载下双环控制的交直流配电系统,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石浩杰,熊厚博,张笑演,林雨眠,林雨洁,郭创新

        2024,48(17):66-76, DOI: 10.7500/AEPS20230902001

        摘要:电动汽车的激增加剧了交通网和气电配网的深度耦合;微网的广泛渗透,通过多种能源转换设备将地理位置毗邻的多能负荷聚合于气电配网的受端。由于电动汽车用户的出行策略和微网的多能需求将引起配电网潮流的波动,传统研究中采用的交通、微网独立规划方法可能造成电网运行电压越限或线路过载的问题。因此,能源-交通深度耦合的新型电力系统亟需更全面的规划模型来满足各主体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多微网接入的气电-交通耦合系统的协同规划模型。考虑到微网的多能互补特性,协同规划模型在微网中引入氢能系统,通过合理配置微网能源转换设备提高微网内部气转电的效率,进而降低微网的用电需求,提高气电配网运行安全性。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到各主体对隐私保护的需求,建立了分布式求解框架实现各子系统的求解过程分散自治。最后,基于中国浙江省某地数据验证了所提协同规划模型和分布式求解策略的有效性。

      • 杨欢红,柴磊,黄文焘,杨镇瑜,赵峰,叶婧元

        2024,48(17):77-87, DOI: 10.7500/AEPS20231113002

        摘要:随着双源无轨电车在城市电动公交领域展现出高效的服务能力,交通网与电网的耦合进一步加深。考虑到双源无轨电车短期内无法完全取代电动公交车,为有效调度两种车型,解决当前城市公交系统生命周期成本高、车辆配置数量多的问题,对双源无轨电车与电动公交车的配置与调度进行联合建模。首先,搭建交通网-电网耦合的城市公交系统运行框架,并考虑道路交通信息建立城市公交的速度模型。然后,分析不同类型公交车的运营模式,综合考虑公交车能耗差异与分时电价,精细化运营成本建模,建立以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城市公交系统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采用中国上海市公共交通现有双源无轨电车路线的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精细化模型可以在完成既定行程表的情况下,减少车辆配置数量,降低生命周期成本,满足不同规模混合公交车队的合理配置与调度优化。

      • 许苏迪,袁宇波,王晨清,李娟,李鹏,高磊

        2024,48(17):88-96, DOI: 10.7500/AEPS20230923001

        摘要: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在电网中产生了大量的次/超同步间谐波,导致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的基波频率测量出现较大偏差,影响各类频率相关应用的效果。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次/超同步间谐波影响下基波频率测量误差机理分析及其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频率测量算法的频域特性模型,基于此推导了单个间谐波和对称次/超同步间谐波影响下的基波频率振荡数学模型,揭示了间谐波干扰下的基波频率测量误差机理。其次,根据频率的振荡行为,建立了多分量叠加的拟合模型,提出了基于傅里叶变换和最小二乘法的短时窗频率振荡分量抑制方法,大幅降低了基波频率偏差。最后,仿真和现场录波数据测试表明,所提方法极大降低了频率测量误差。

      • 张博,宋宇飞,郑豪丰,刘绚,王文博

        2024,48(17):97-108, DOI: 10.7500/AEPS20230423004

        摘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信息域与物理域耦合程度的加深和网络攻击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工控系统正面临定制化网络攻击威胁,其中,高隐身虚假遥控指令注入(HFCI)攻击已成为破坏能力最强的网络攻击类型之一。文中提出一种电力工控系统HFCI攻击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IEC 60870-5-104协议业务流量进行浅应用层HFCI检测并过滤异常报文;然后,通过HFCI厂站级指令威胁度评估模块和HFCI系统级指令风险判断模块,对深应用层的HFCI攻击指令进行检测;最后,通过IEEE 30节点仿真系统,验证了所提HFCI攻击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 张鑫华,何佳伟,李斌,戴魏,吴通华,叶善堃

        2024,48(17):109-118, DOI: 10.7500/AEPS20230807003

        摘要:在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配备阻抗监视系统的背景下,可利用高频测量阻抗特性实现故障距离的精确计算。然而,分析发现直流系统接地极线路在不同故障条件下可能产生相同的高频测量阻抗,这意味着测量阻抗与故障距离间不是一一映射关系,由单一测量阻抗难以得到准确的故障距离。文中分析了高频测量阻抗的重合特性随注入信号变化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复频率信号注入的故障测距方法,并给出了复频率的选定策略。该方法改进了基于高频测量阻抗幅相特性的接地极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实现了故障位置的准确计算。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充分验证了所提测距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

      • 张怀宇,郑晓冬,晁晨栩,邰能灵,刘中平,侯勇

        2024,48(17):119-129, DOI: 10.7500/AEPS20230618002

        摘要:在柔性直流换流器故障电流相位受控特性的影响下,传统距离保护在柔性直流交流送出线路发生单相经过渡电阻接地故障后易出现不正确动作行为。文中分析了柔性直流交流送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气量分布规律,利用柔性直流交流送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期间换流站侧负序电流受抑制的新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序分量的新型单相接地距离保护。所提保护方案从理论上消除了过渡电阻的影响,可基于单端量准确计算故障位置。此外,该保护也适用于柔性直流并网于弱系统场景。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 >研制与开发
      • 黄锡芳,朱玲,李兆伟,吴雪莲,刘福锁,李建华

        2024,48(17):130-140, DOI: 10.7500/AEPS20240218001

        摘要:随着新能源的接入和直流馈入受端电网规模的增大,制约频率安全的故障由直流闭锁等永久性功率冲击故障向短路故障等短时功率冲击故障转变,频率特性及对策适应性不明确。文中基于频率动态响应过程梳理关键要素含义,计及新能源、直流等动态响应过程分析短时功率冲击下关键要素特性的变化。结合关键要素对频率特性的影响,从最大频率变化率、最大频率偏差及到达时间、准稳态频率偏差和频率时空分布4个方面研究短时功率冲击下的频率特性。最后,探讨受端电网应对短时功率冲击下频率问题的对策。

      • 吕闫,李理,孙略,罗雅迪,陈舒

        2024,48(17):141-150, DOI: 10.7500/AEPS20240102003

        摘要: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构建典型源荷时序场景可为日前、日内电力生产组织提供场景支撑。为进一步提升基于统计学方法生成的时序场景质量,减少典型源荷时序场景数量,提出一种基于抽样概率区间修正的典型源荷时序场景生成方法。首先,考虑新能源历史波动特性对预测误差时序抽样概率区间进行修正,采用首次抽样时刻拉丁超立方抽样和后续时刻修正概率区间随机抽样的形式对时序场景进行抽样生成;其次,基于聚类方法得到典型时序场景;然后,基于源荷“逻辑与”运算,从系统安全角度对典型源荷时序场景组合进行约简;最后,以中国西北某省的实际数据为基础构建IEEE 39节点源荷时序场景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裴方璇,刘云,吴婷,朱继忠

        2024,48(17):151-160, DOI: 10.7500/AEPS20231205006

        摘要:暖通空调(HVAC)系统作为智能楼宇的耗能主体,实现其能耗成本与用户舒适度的灵活权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并行考虑以上两种因素时,系统优化模型的耦合项增加,求解难度增大。基于学习的控制策略在模型构建上具有便捷性,但节能效果一般。面对以上挑战,提出协同考虑空气质量与热舒适度的HVAC系统双层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基于RC等效电路的热动态模型和楼宇内部物理结构,精确刻画各区域温度和空气质量的耦合关系;然后,以能耗成本最低及用户舒适度最优为目标,对HVAC系统的运行策略进行优化,为解决模型的耦合问题,对HVAC系统进行双层优化控制,上层优化送风质量流量,下层优化通风率,并采用滚动优化方法修正误差;最后,在夏季制冷场景下,对不同舒适度系数下的双层优化控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其他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兼顾经济性和用户舒适度。

      • 刘志坚,陶韵旭,刘航,罗灵琳,李明

        2024,48(17):161-170, DOI: 10.7500/AEPS20231025001

        摘要:用电负荷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在负荷预测等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缺失数据补全方法缺乏对用电负荷和多种外部时空关联信息的挖掘,难以获得高精度的补全结果。文中提出了一种双通道生成对抗网络,对缺失的负荷数据进行补全。首先,根据负荷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和时空关联性构建三阶负荷张量,并将影响负荷变化的多种外部因素构建为三阶辅助信息张量。然后,为满足两种张量的双输入需求,在生成对抗网络的输入层引入双通道机制,通过卷积与反卷积运算提取张量的特征;为提升网络对张量数据的训练效果和补全精度,将张量分解损失引入原始损失函数,并采用改进的混沌映射粒子群优化算法联合优化超参数和网络。最后,在真实负荷数据集上开展数据补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随机缺失率不超过50%、连续缺失不超过3天的负荷数据进行准确补全。

      • 祝贺,谢志远,曹旺斌,胡正伟,白宗龙

        2024,48(17):171-180, DOI: 10.7500/AEPS20231116002

        摘要:传统电力线通信方案的硬件设计较为复杂。DC-DC变换器具有发送数据的潜能,可进行功率/数据复合传输。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四进制频移键控(QFSK)调制的电力电子开关调制方案,通过调制开关频率将数据信息嵌入原始脉宽调制(PWM)信号中,使得电压纹波携带数据的频率特征;再通过基于滑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解调方案实现数据接收,最终实现功率/数据的同步传输。首先,证明了PWM信号与电压纹波频率一致的关系;然后,给出数据调制与解调的方案;以负载突变工况为例,通过对Buck变换器建模,分析功率变换暂态过程对通信的干扰影响;最后,搭建由两个Buck变换器组成的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案可实现20 kbit/s的通信速率;并以光伏优化器为应用背景,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 >工程应用
      • 王俊生,蒲莹,张建锋

        2024,48(17):181-189, DOI: 10.7500/AEPS20230804002

        摘要:在中国30余年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高压直流输电保护系统定值体系。文中结合近年来在应用中出现的复杂案例,对以下保护的定值整定依据开展了进一步探讨:阀短路保护启动定值需避开与换流阀并联的阻容回路的充电电流;换流器过流保护过负荷段定值整定依据是直流控制系统失控造成直流运行电流超过控制的过负荷目标值,以及控制目标电流超过所设定的运行时间;直流低电压保护阈值及延时定值的整定需兼顾保护的后备功能,不确保与换相失败保护双桥原理长延时段配合。另外,深入探讨了交直流系统间、金属回线运行方式下直流保护间,以及高压线路再启动与低压再启动间的定值配合问题。最后,提出了高压直流输电保护系统的定值及定值间的配合应有一定的规范性和适度的灵活性的建议。

      • 傅国斌,王学斌,吴静超,晁璞璞,吴海龙,李卫星

        2024,48(17):190-199, DOI: 10.7500/AEPS20231227007

        摘要:建立准确的电池储能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是研究其动态对电网稳定性影响和控保策略设计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多基于国外仿真平台,缺乏国产化ADPSS新一代仿真平台的建模分析与对比。针对该问题,依据主流型号电池储能单元的低/高压故障特性和并网标准设计了通用低/高电压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分别基于ADPSS和MATLAB平台构建某型号电池储能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数据与设备制造商封装模型测试数据的对比发现,与APPSS相比,基于MATLAB的仿真结果与设备制造商响应特性的一致性更高。进一步分析主电路、控制电路和测量电路的区别,针对ADPSS仿真平台,提出了ADPSS仿真模型差异模块的参数和结构校核方法,形成了ADPSS平台电池储能系统电磁暂态高精度建模方法。通过与设备制造商封装模型的故障穿越响应特性对比,验证了校核后的ADPSS电池储能系统电磁暂态建模方法的有效性。